首届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手机摄影大赛进行时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结晶。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卐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在历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漕运文化、商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等。
为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中国新闻〓社图片网络中心、中国新闻周刊共同举办“千年运河 历久弥新——中Ψ 国大运河文化带手机影像大赛”。通过新旧影像对比,让更多◤人了解、发掘、传承和传播运河文化遗产,突出展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影响力。
征稿主题
“千年运河 历久弥新”
征稿时间
2020年8月—9月10日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图片网络中心、中国新闻周刊
承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浙江分社、河北分社、天津分社、山东分社、江苏分社
协办单位: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通信摄影协会【手机分会、视觉中国&500px、ICphoto&图虫
技术支持:美丽云图
征稿内容
(一)运河保护
大赛征集:反映运河保护行动、成果、效果的摄影作品,通过新旧◇图片对比体现保护情况。
大运河沿线省市牢固树立大运河保护意识,持续推进大↑运河重点区域以及河道的生态环境修复,优化大运河航道功能,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二)文化传承
大赛征集:反映大运河文化保护、发展及传承相辅相成的摄影作品。
大运河纵贯南∩北,沿线地区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景点、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和古城古都等构成独特∑ 的文化资源。
(三)合理开发
大赛征集:反映促进大运河文化合理开发,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摄影作品。
包括加大国家层面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作用,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河道水①系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文化旅游发展等方ㄨ面的沟通合作;加强水资源管理协调,保障跨流▃域、跨区域管理防控的顺畅衔接;加强落实♀宣传推广和公共服务协调机制,推动沿线地区联合展示利用,推动中国大运河走向世界舞台等。
奖项设置
(一)运河保护
一等奖1名,奖金或奖品及获奖∞证书;
二等奖4名,奖金※或奖品及获奖证书;
三等奖20名,获奖证书;
(二)文化传承
一等奖1名,奖金ぷ或奖品及获奖证书;
二等奖4名,奖金※或奖品及获奖证书;
三等奖20名,获奖证书;
(三)合理开发
一等奖1名,奖金或奖品及获奖证书;
二等奖4名,奖金或奖品及获奖证书;
三等奖20名,获奖证书;
一、二、三等奖由专家评委评选☉得出。精选优秀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展览展示。转签到中国新闻图片网的稿件可优先成为中国新闻图片网的签约摄影师,并享有签约摄影师的相¤关权益。注:以上奖项均为税后数额。
征稿要求
(一)作品要求
1.投稿作品电子文件须为JPG格式,作品长边像素不低于3000,图片大小不小于2M。拍摄时■间不限,拍摄设备不限。
2.彩色、黑白不限,单幅、组照均可,组照的图片数量应在4至12幅之间。照片须保留其原始信息,对于ω不能提供原始照片信息的参赛照片,视为无效作品。
3.投稿作品须投稿者本人拍摄,作者对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如有抄袭、雷□ 同等情况,视为无效投稿,相关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4.不得对参赛作品原始影像删改、添加、技术合成◣等。可适当调整参赛作品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及构图剪裁等必要的后期处理,包括转换为JPG格式。每个主题每→位投稿者只能有一幅作品获奖。
5.不接受翻♀拍作品投稿。
6.投稿作品将视为作者默▲认同意组织单位用于相关活动宣传。
(二)权责说明
1.投稿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若※有第三方对图片中的人、建筑或其他事物提出权利方面的声明或不满,投稿者应对图片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法律事务承担全部责任。
2.对于足以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入选资格。“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严重误导公众认知、具有欺诈性质等一切违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情形。
3.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不设退稿。所有征集作品,主办单位有权在本机构组织开展的展览、画册、报刊、视频等主题宣传推广活动中使用并不再支付报酬,同时有义务在使用过程中尊重㊣作者和版权所有者的署名权。
4.参赛者一旦上传作品,即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规则。凡不符合征稿要求的作品,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5.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三)注意事项
1.参赛者注册与填写信息必须真①实有效,并保持通讯畅通。主办方将╳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两种方式与入围作品参评者联系,要求参评者在指定日期内提供相关资料,逾期者视为自愿放◆弃。
2.因未能∩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而导致未能收到相应获奖证书的,责任由获奖者本人负责。
参赛方式
方式一:关注“中新社图片”微信号并点击下方“摄影投稿”入口进入“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活动界面。
方式二:微信搜索小程序“新摄荟”进入“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投稿界面参赛。
方式三:从电脑端投▽稿,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www.cnsphoto.com/hz/dyh2020.html,直达投稿界面。
作品选登






